鹤鸣贡茶,是以鹤鸣山间和附近诸山所产茶叶为材料,经过科学加工精制而成的种具备道家风味的健康饮料,远销国内外。记载贡茶茶文化,是道教文化的组成部份。早在周武王伐纣时,巴蜀等西南小国,就曾以所产茶叶作贡品。据此判断,国内饮茶、种茶、制茶,距今当...

鹤鸣贡茶,是以鹤鸣山间和附近诸山所产茶叶为材料,经过科学加工精制而成的种具备道家风味的健康饮料,远销国内外。 记载 贡茶 茶文化,是道教文化的组成部份。早在周武王伐纣时,巴蜀等西南小国,就曾以所产茶叶作贡品。据此判断,国内饮茶、种茶、制茶,距今当有3、四千年甚至更长的历史。据专家们论证,茶叶所含成分,具备益神智、悦心脾、凿灵府、洞真机的医用成效,是道家塑身者们常喝的一种饮料。清《大邑县志食货志》记载:邑中鹤鸣山,茶品味俱佳。相传,鹤鸣茶产于老君殿周围山间,年有一株,沏之,叶呈鹤形,或云蒸汽上凝似鹤,色、香、味俱佳,明清年间,御定贡茶,也是鹤鸣观祭祀的祭品。大邑鹤鸣贡茶厂生产的鹤鸣贡茶,就是以鹤鸣山间和附近诸山所产茶叶为材料,经过科学加工精制而成的种具备道家风味的健康饮料,远销国内外。 古书记载: 清同治《大邑县志食货志》:邑中鹤鸣山茶,品味最好。 清张梧冈《雾中茶赋》:辨异味于石岩,访奇珍于天柱。《大邑乡土志》:鹤鸣茶,产于老君殿周围山间。相传明清年 间,御定贡茶。沏之,叶呈鹤形,或云蒸气上凝似鹤。色香味俱佳,甚为名贵。民国《大邑县志食货志》载同。 传闻 茶园 地处成都平原西部边沿的年夜邑县,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的称谓,丘陵山地层层茶树似海浪,棵棵茶树苍翠葱茏。 据传,道家张三丰在鹤鸣教书时,听人讲鹤鸣山的茶,中国茶叶网惟白鹤停歇过的那棵才是好茶。三丰找到歇过白鹤的茶树并打上暗号,第二天采下树叶制成茶,抓一点放进碗里,用开水冲泡后,望见茶叶漫漫伸开,变成一只一只像在飞的白鹤。溘然从茶碗中飞出一只,变成一个童颜鹤发的老头,飘然不见了。三丰就采这棵茶树籽,种遍鹤鸣山,制成茶但不献官,却把茶叶分送给山平易近,治好了不少人的疑难怪病。后来,老翁度张三丰成了仙人。鹤鸣山茶也被朝廷钦定为贡茶。 生产情况 产茶区 大邑县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项目示范县之一,境内山、丘、坝兼有,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丘区域适合茶树成长,产茶历史悠久。近几年来,鹤鸣山茶叶公司等企业已成为全县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所产鹤鸣山贡茶多次荣获国家、省、市展会大奖。为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地区优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从全县的资源情况和生产条件出发,把优质茶叶的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建设一个上规模、上档次、无公害、效益好地生态优质茶叶生产基地,使用先进技术,通过加工、销售,达成产业化经营。良种茶苗繁育基地拟建在出江镇;良种茶园基地拟建在鹤鸣、雾山、斜源、出江和花水湾等乡镇;双低 茶园改造拟在新场、金星、斜源、出江和西岭等乡镇进行;茶叶加工企业改造在晋原镇的鹤鸣山贡茶厂和天宫庙镇的天宫庙茶厂。 项目建设规模及总投资:建良种茶苗繁育基地1000亩,建良种茶园基地2000亩,改造双低茶园3000亩,改造茶叶加工厂2个,总投资3650万元。 效益剖析:该项目建成后,年生产加工鲜叶4300吨,生产厂家品茶叶1000吨,年可达成销售收入7420万元,创税利1100万元,投资收购期四年。 名茶聚会 2007成都观五朵金花、品成都名茶、促地区合作活动在三圣花乡举行,都江堰青城贡品堂、邛崃新花茶、蒲江嘉竹茶叶、大邑鹤鸣山贡茶,四地名茶齐聚三圣花乡。现场惊现一块400多年前的邛州贡茶龙凤饼茶,据称,此茶比故宫存放的贡茶还早200多年。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中国特产供求网 »
鹤鸣贡茶:https://www.wzhile.com/news/202508/13/4526.html